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健康 >
与花草树木对话吖,就是“病人”吗?
发布日期:2022-04-20
近日来,疫情在泉州爆发,各类人因疫情被迫隔离,泉州市心理援助热线也接到很多困扰者的来电,很多人自述总会有种浑浑噩噩的不真实感,产生一种离世界越来越远的负面情绪,部分人们游走于崩溃边缘或出现间隙性的失控感和无聊感;各种吐槽“我像一名囚犯”;“隔离第二周。我的妻子开始给所有在我家后院筑巢的鸟办迎婴派对了。谁来救救她”;“在家呆久了我猫都烦我了…”;“我家鸟前阵子看到我都懒得理我了”;我想念‘我工作状态的妻子’”;……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精神生活的品质。这段时间标有各地精神卫生中心内容雷同信息图片又在网络流传,信息中称,“隔离期间,您开始和花草树木聊天这很正常无需致电咨询,只有在那些花草树木开始回答您问题的情况下才有必要寻求帮助”。这则用调侃语气发布的短信在网络上引发关注,也有网友怀疑信息的真实性。
 
  
从医学角度来讲,这条短信明显不是正式提醒,最多是涉及一点专业背景的玩笑。临床精神科医生在问诊时,确实有时会问就诊患者:“你家的人说你常常在阳台上自言自语。您是跟谁对话呀?——这是在做精神状态检查,看就诊者有没有幻听、幻视、妄想之类的症状。
但这只是问诊中的一个方法,至于被问的人说了与花草树木聊天,而且花草树木还有回应,是否就说明此人有精神方面的问题,这要结合求助者病史、问诊时的具体语境、有没有其他异常表现等来进行分析,普通人不清楚具体语境,可能会有所误解。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是脑的技能,正常的心理即是人的大脑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应。
在心理学界与精神病学界有普遍公认的判断病与非病三原则,即: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精神病性的幻觉是无对象的知觉,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如一个人听到了别人议论他,说他的坏话,并坚信有人在害他、攻击他、诽谤他,因此这个人感到非常愤怒,痛不欲生。在他家人看来根本没有事实依据基础,这种人所想所反应的情感不被人理解。故评价这个人心理不正常。他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不统一的。
 
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知、情、意、行协调一致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整体性表现,一个人的心理过程一致表现在内心体验与环境的一致。如一个人遇到愉快的事,正常心理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向别人述说的时候也是欢快的,这就是情感与所处的环境协调一致;那如果发生高兴的事,反而悲伤,称为“情感倒错”这就是反常、病态。从电影《美丽心灵》来看约翰纳什由于精神障碍,不能再教书,经系统治疗一段时间后,回家休养,当孩子在他怀里哭闹的时候,他无动于衷,这是情感不一致的表现。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江上易改,本性难移,说明了人格的相对稳定性。若一个人没有明显的外界因素而出现性格的反常,如平素开朗外向,突然沉默寡言,孤僻不接触人,我们认为是破坏了他性格的稳定性,是反常;再如一个人平素衣着整洁爱干净,突然一段时间来衣冠不整且邋遢不堪,这也是反常。
 
综上所述,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以自知力为判断和鉴别的指标。完整的自知力是指人对其自身精神心理状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是判断是否有精神障碍及严重程度、疗效的指征。它是“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的统一,自知力是现实检验的一把尺子。自知力涵盖于三原则其中。
 
隔离带给人最大的烦恼与痛苦是由于信息获取不对称带来的失控感和缺少与外部世界的交互带来的强烈孤独感。一定程度上,注意力来源越倾向于外部世界,面对长时间的独自隔离时负面情绪就会越强烈。隔离期间,人们的心理容易发生一些变化,非常希望得到外界的支持,也希望能够跟外界产生一定的沟通和交流。
 
疫情持续2年多,从急性的压力变成持续、慢性的应激状态,对人们的心理健康有深刻的影响。根据流行病学研究,全球心理健康问题都随疫情发生了变化,儿童青少年焦虑、抑郁障碍比疫情前翻了一倍,家庭暴力也明显增加。这样的变化趋势与临床精神心理医生工作负荷大量增加是相吻合的。对于因疫情隔离或其他因疫情受到困扰的人来说,失眠、焦虑及恐惧、疑病、抑郁、精神异常等等精神心理问题都有可能发生。
 
隔离期间的各种心理心理困扰怎么破?
 
方法一.我们要接受。面对这样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隔离期间产生担心、焦虑、紧张、孤独、失落、抑郁等情绪都是正常的反应。尽管这种情绪不太舒服,但它能让我们在危险中更加警觉,加强自身防护。
 
方法二.重视提高免疫力的“三大法”。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比如有条件的人可以慢跑、游泳、打乒乓球等,居家人士也可以进行健美操、高抬腿、深蹲、俯卧撑、卷腹等运动,是增强身体和心理免疫力的“三大法宝”。坚持锻炼可以降低心率、降低应激激素、改善情绪、减少焦虑和抑郁等。研究表明每天进行30至40分钟的运动,可以增强免疫力,有利于情绪稳定。
方法三.家人彼此边界清晰,空间分区。隔离期一家人待在一起的时间比较长,彼此空间和心理上的“边界”模糊,容易引发冲突。有条件的家庭,给我们的物理空间“分分区”,给孩子一个“学习区”,给自己一个“工作区”,给家庭一个“休闲区”,每个人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活动空间来完成个人事务,有利于身心休整。
方法四.  保持健康的人际关系。与家人、亲友、同事多沟通,可以通过电话,网络谈话来得到情绪的疏解和情感的支持;互相鼓励和打气;还可以根据实际生活变化,寻找新的生活意义,更新生活方式,记录美好时光,拍个照片、小视频,或用文字写下生活中温暖美好的瞬间。 
 
方法五. 开怀大笑。开怀大笑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刺激大脑释放多巴胺。比如收看相声、喜剧等轻松幽默的文艺作品,也能有效抵征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
 
疫情两年来,临床上也看到一些积极案例: “有人反映,疫情发生后家人都聚在家里,朝夕相处,反而比过去融洽了;还有人完成了大量有效的学习,让自己没有停止成长和进步。”归根结底还是要对未来抱有希望: “相信疫情总有一天会得到控制,要积极乐观地等待这一天到来。”
 
值得一提的是,心理学疗法之一的中国本土原创——意象对话疗法,以想象为主要方式,运用原始认知系统(即中国人的“象思维”),通过意象来探索、呈现、调节、治愈人的深层心理状态。作为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意象对话更容易深入无意识,见效快,疗效好。使用这疗法治疗过程中,“花草树木是可以回答您问题的”。如果大家需要心理方面的专业帮助,请拨打泉州市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27550809,18159526768)。

作者/刘华杨
审校/倪峻华

泉州市精神卫生中心

免费心理援助热线

0595-27550809 18159526768

服务时段:周一至周五

08:30-12:00 13:30-21:00

门诊时间

工作日:8:30-12:00;13:30-17:00

门诊热线:0595-27559120